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301
靖宇山上,杨靖宇烈士陵园如往日般宁静。65岁的马继志领好票,登上台阶,独自一人前往陵园祭拜。作为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的特聘教师,他时常奔赴各地讲述红色文化、抗联精神。 “你们看,这树皮上竟然写着字!”5名来自通化医药健康职业学院的大一学生正在纪念馆中参观学习。“我们几个是一个学习小组,想通过探馆的形式制作一条视频,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学生任可、李佳敏向记者介绍。 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打响武装抗日第一枪、一支支东北抗日义勇军队伍在黑土地上风起云涌。1933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巴彦、南满、海龙等抗日游击队相继成立。 14年,这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抵抗。在这片黑土地上,英雄将士们用生命和信念,完成了超越人类极限的顽强抗争,书写了中国抗日史上的壮烈篇章,铸就了东北抗联精神。今天,英雄故事、英雄精神被后人不断传承发扬,成为激励人们继续前行的强大力量。 “这是当时东满兵工厂自制的‘延吉炸弹’,里面的成分不仅有炸药,还有玻璃碎片、生铁片甚至辣椒面。虽然是一种‘土武器’,但在当时也一度令敌人闻风丧胆。”站在纪念馆的展柜前,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教师姚帅如正在为学员进行现场教学。 1938年11月5日,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发出致敬电,称颂东北抗日联军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50米长,4米高,一幅铺满三面墙的巨幅水墨壁画于眼前展开。3000余人组成群山造型,那是绵延起伏的长白山脉,更是东北3000万同胞的象征。 “以前种子收割时,大型现代农用机械开不进来,村民只能手工收割。如今村里的柏油路通到了田间地头,地里用上了各种机械自动化设备,来这儿的客商也多了。”张英杰指着前两年新修的柏油路说,如今村里的路越修越长、越修越宽,全村蔬菜制种面积由原来的100多亩增加到了现在的800多亩。
远眺靖宇山,由数字“14”的变体设计而来的红色大门,格外庄严肃穆。顺着一条蜿蜒的“抗联小路”向山上走去,杨靖宇烈士陵园暨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就在眼前。 情感思政大课《读家书 悟家风》、大型沉浸式情景党课《致敬杨靖宇将军》、专题教学《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与东北抗联精神》……“截至目前,我们自主开发完成了12类130门课程。下一步,我们会在继续深度开发东北抗联精品课程的同时,用好文化遗产,丰富拓展体验式教学红色矩阵,将各类现场教学点串点成线,进一步推动东北抗联精神研究阐释,让抗联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副院长顾璟说。, 站在一个存有信件的展柜前,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馆长高境远介绍,“2019年,我们收到一封‘谢罪书’,署名为岸谷和,她是组织讨伐杀害杨靖宇的岸谷隆一郎的侄女。这是对靖宇将军英灵的告慰,也告诉后人铭记历史。” 央广网济源5月11日消息 大沟河村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南山森林公园核心腹地,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中,该村的日均客流量已达5000人次。但是曾经因交通闭塞,这里丰富的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化“国家队”意识,努力以优秀作品向着艺术“高峰”不断攀登。 五年前,毛岭村村民张英杰回到家乡,承包了150多亩土地,做起了蔬菜制种产业。在他看来,南山产业旅游路不仅修到了家门口,还修进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五年前,毛岭村村民张英杰回到家乡,承包了150多亩土地,做起了蔬菜制种产业。在他看来,南山产业旅游路不仅修到了家门口,还修进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太好了是古装祝绪丹我们有救了的相关文章 艺人吃中国饭砸中国锅绝不容忍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