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971
上海7月14日电(范宇斌)“相聚上海 共谋发展”2025沪港澳台侨低空经济发展交流活动13日在上海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海外联谊会指导、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市宝山海外联谊会协办,旨在形成沪港澳台侨低空经济合作发展新思路。 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席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浙江海洋大学海天智能物联网实验室主任陈宏铭介绍了低空经济结合高光谱成像技术以及构建全域多模态感知网络体系。他表示,全球低空经济正处于进一步应用普及阶段。“低空经济+农业”有利于提升精细化生产和管理,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高光谱成像技术正在重构智慧农业。例如,通过巡检无人机或机器人采集农作物的高光谱数据,可分析农作物生长状态、病虫害等情况,从而及时反馈管理中心精准控制施肥、补水。在全域多模态感知网络体系建设方面,无人化智能装备可运用于基础数据采集,借助多模态网络感知技术,融合人工智能算法,可建设全域多模态感知网络体系。 从外贸主体看,三大类企业出口全部增长。上半年,民营企业出口8.52万亿元、增长8.3%,外资企业出口3.49万亿元、增长5.4%,国有企业出口9687.3亿元、增长3.8%。近年来,我国有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稳步增加,2015年、2019年、2023年分别超过30万、40万、50万家,也就是说每4年增加了10万家,今年上半年继续增加8.5%。 上海通用航空行业协会会长、上海赛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培滨介绍了上海低空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分析了低空经济产业现状、机遇与挑战、政策支持及未来发展方向、低空产教融合等情况。他表示,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之一,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低空飞行器设计研发及制造,到基础设施及飞行保障,再到低空运营服务,上海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同时,集聚了大量专业人才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头部创新企业,在低空经济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从主要产品看,创新的底色更加鲜明。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其中,高端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都超过两成,仪器仪表出口增长14.7%。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品牌打造,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自主品牌比重达32.4%,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企业紧跟国际市场需求变化,“量体裁衣”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产品。比如,对供电紧张地区,针对性研发了太阳能充电手机;对沙漠地貌较多的地区,推出了防沙尘、耐高温的发动机,得到了海外客户的点赞和好评。, 与陕辽大战相比,上海队与青海队的比赛则呈现出一边倒态势。上海队最终5:0轻松获胜。A组资格赛结束,上海、陕西、辽宁三支球队同为2胜2平积8分,相互之间关系也都是平局收场,再看净胜球,最终上海队排名第一,辽宁队位居第二,两队直接出线,陕西队以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三晋级,决赛阶段比赛将于10月在深圳举行。(完) 香港大学低空经济研究院首席顾问冯锦璋从香港大学低空经济大事记、低空经济典型应用场景、问题与挑战、推进系统分析四个维度,介绍了香港大学在低空经济方面的研究与发展。“保证低空飞行安全性,是低空经济争取市场及民众信任的首要问题。”他表示,低空飞行器工作环境复杂,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对性能要求高。此外,从动力装置的角度来看,混合动力装置是目前低空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之一,香港大学正在积极推动低空经济的全面落地。
上海大学副校长张建华在致辞时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低空经济”,并已经连续两年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上海率先发布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香港成立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以激活低空空域作为新经济生产要素;澳门、台湾地区加速布局空域管理与商业应用。各地低空经济各具禀赋,合作空间广阔。近年来,上海大学围绕低空经济创新生态,开展一系列前沿研究;还与上海通用航空行业协会等单位发起成立上海低空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促进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产业应用。, 十五运会男足U18组资格赛共有23支代表队参赛,分为A、B、C、D四个小组。比赛采用单循环赛制,每组共进行5轮大战。各小组前2名及3个成绩最好的小组第3名,共11支球队获得决赛阶段资格。通过抽签,陕西队与辽宁队、上海队、青海队、北京队进入A组,其中上海队、北京队、辽宁队都是全运会夺金热门球队,该组可谓“死亡之组”。 睡眠好有助于延长寿命。如果你睡眠时间较为充足,睡醒后身体状态好,睡觉时不盗汗、不惊醒、不打鼾,那么,全因死亡风险、癌症死亡风险都会下降。怎样才能提高睡眠质量?这些睡眠小妙招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