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786
今年年初,王菁访谈了十余人,开始撰写论文。面对海量素材,她不知道如何下手。恰逢春节期间DeepSeek火了,国内多所高校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供师生在教学、科研等场景下使用。 有报告显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用户规模达2.49亿人。用户规模快速增长,AI幻觉潜藏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比如,如果一些看似合理却与现实相去甚远的内容被AI反复学习,会形成“数据污染—算法吸收—再污染”的恶性循环。有效防范由此带来的虚假信息泛滥,已成为不容回避的课题。 中国人民大学的相关通知曾要求:学生不得使用AI直接生成毕业论文内容,需主动报告AI的使用情况,保留和提供与AI的完整对话。文末还提到:学校将引入检测工具对论文中的AI生成文本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将作为成绩评定和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 所谓AI幻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AI也会像人产生心理幻觉一样,遇到不熟悉或超出“知识储备”的问题时,编造一些并不存在的细节,生成与事实相悖的答案。一项调研显示,对于“公众认为使用AI应用过程中有哪些突出问题”,反馈最多的是“内容不准确,或含虚假信息”,占比高达42.2%。 最近一段时间,碳板鞋开始风靡校园。由于这类鞋外观炫酷、科技感十足,颇受学生喜爱,一些家长则把这类鞋当作“体考神器”为孩子武装起来,甚至学生间穿碳板鞋也形成了鄙视链…… 一名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则填写了一份“毕业论文AI使用情况说明表”,在表中写下自己使用AI的细节,并且自行填写AIGC检测数据。而福建师范大学的许宸宇则被学院要求,答辩前查一次,最终送审前查一次,AIGC检测率要低于20%,否则无法参加答辩,不予送审。, 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6月1日起至2026年5月31日,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完) 【现象】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比如,让它推荐书,给出的却是一堆压根不存在的书名;人物身份张冠李戴,还能给出一些并不准确的链接……这些现象都可以归为AI幻觉。
“一开始还挺能提高效率的,看多了之后,发现它经常原模原样抄其他论文的专业词汇。”于是,王菁与AI开启了“拉锯战”。AI生成一部分,她就提出疑问和要求,让AI继续修改。如此反复,最后在AI的协助下,王菁完成了一万多字的论文初稿。 肖仰华也担心,滥用AI导致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觉得,是否使用AI应基于学生自身水平,已掌握的能力可借助AI优化,未掌握的需谨慎避免依赖。, “就像研究自动驾驶的人,更倾向于选择自己开车。”贺文静对记者说,她也不敢将未公开发表过的论文内容输入到AI,担心研究方法被泄露。 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铁路运输中执行的是国家铁路局、公安部发布的《铁路旅客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相关标准,规定“标志清晰的充电宝,单块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不在禁止随身携带的物品之列。, “AI生成内容不能超过20%,其实是参照本科生毕业论文查重的范围确定的。”制定该指南的主要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王峰告诉记者,目前没有权威手段进行AI率检测,这份“指南”主要起到一个倡导作用,其实施依赖于学生的诚信。 光明网讯(记者 孙满桃)5月30日上午,在河南平顶山市实验高中,随着“法庭”宣布全体起立,一名“电诈分子”被判处缓刑。宣判后,“被告人”流下悔恨的泪水。 据外媒报道,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对英国本科生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有92%的本科生以某种形式使用生成式AI,去年这一比例为66%;88%的本科生在各类学业评价环节(论文写作、课程作业、项目报告)中使用过AI,高于去年的53%。
让环卫工翻吨垃圾找手表有必要吗的相关文章 女子不堪家暴给丈夫投毒获刑年半的相关文章